谈到云南的茶,通常大家提起最多的可能是普洱茶、红茶,但实际上,云南也有绿茶、乌龙茶,当然也有白茶。
近年来,随着市场的需求和产业的发展,云南白茶逐渐浮出水面,市场上品类繁多、花样百出的云南白茶如雨后春笋一般争相出现。
从影响力和发展潜力来看,云南白茶可以称之为是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到现阶段的“第三极”,它在当前云南茶叶市场中的表现极其活跃,是云茶产业中极具爆发潜力的板块。
在未来,也很有可能与普洱茶、滇红茶一起,带动云茶产业大步向前跨越。
大道至简的云南大叶种白茶
云南白茶,最简单的定义就是“望文生义”,即从字面理解为“云南的白茶”。但这样往往会产生歧义,比如,是“在云南生产的白茶”还是“以云南茶为原料制成的白茶”?是“外观显白的茶”还是“以白茶工艺制成的茶”?
市面上叫白茶的不少,概念也很容易混淆,比如一说到白茶,至今还有人认为是安吉白茶,显然这样定义是不准确的,会导致理解偏差。因此在准确定义云南白茶之前,我们有必要先确立一个依托标准。
虽然云南白茶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,但既然云南白茶从属中国茶的品类,云南白茶所依托的标准就是传统六大茶类中的白茶。
陈椽教授在1978年发表的《茶业通报》上的《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》一文中指出:“茶叶根据制法和品质的系统以及应用习惯上的分类,按照黄烷醇类含量多少的次序,可以分为绿茶、黄茶、黑茶、白茶、青茶、红茶六大类”,并在白茶分类纲目里明确提出“白茶的品质特点是白色茸毛多,汤色浅淡或初泡无色。
要求黄烷醇类轻度地延缓地自然氧化,既不破坏酶促作用,抑止氧化,也不促进氧化,听其自然变化。一般制法是经过萎凋、干燥二个工序。”这里陈椽教授从工艺和品质对白茶有了严格的定义,白茶是明显区别于六大茶类中的其它茶类的一类。我们这里所说的云南白茶,也是指传统六大茶类中的白茶类。
但云南白茶又因为地理位置、原料品种的不同,有了区别于其它地区白茶的品质,因此,云南白茶的制作原料,只能是云南区域范围内的茶树鲜叶为原料。
有了这两个前提标准,云南白茶的概念水到渠成:云南白茶是以符合产地环境条件下的云南境内茶树为原料,按“六大茶类”白茶工艺制作的,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。云南白茶分为散茶和压制茶两大类型。
由于云南茶树鲜叶原料主要以云南大叶种茶为主,再结合云南白茶定义的基础上,云南大叶种白茶的定义也相应而生。
比如2021年实施的《云南大叶种白茶》(T/YNTCA 007-2021 )团体标准中就指出: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,经过萎凋、干燥、精制、蒸压定型干燥或不蒸压定型干燥、包装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。按外形分为云南白茶散茶和云南白茶紧压茶。
特殊的地理环境,造就了云南大叶种,也造就了云茶。简单梳理一下云茶历史,我们发现,无论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,还是风靡一时的滇红、滇绿,无一不是外来者提前嗅到商机之后推波助澜下起势的。
他们为什么而来?显而易见,只能是那片大叶子。这说明历史上以小叶种茶为美的品饮标准发生了变化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消费者对茶品质的追求不止于好看、香甜,对茶滋味的醇厚度、丰富性和耐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云南大叶种品种众多,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茶叶品质的丰富性和个性化特点。这些大叶种叶大芽丰,水浸出物含量高,因而都具有香气浓郁、滋味醇厚的特点,即茶叶的醇厚度和耐泡性。
大叶种有丰富的滋味与香气,是茶叶香气转化的基础,从口感上来讲,大叶种比小叶种茶制成的茶味道浓烈,层次丰富,经久耐泡,比小叶种茶香气更持久,抗氧化效果也强于中小叶种。
在外来茶人的带动下,云南本土茶人开始觉醒,云茶复兴依托的一大法宝就是云南大叶种。
大叶种托起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,普洱茶虽然经过百年断代,但又再次被港台广东沿海地区所认知、喜爱,又将这种文化输入内地。
普洱茶也因为有了大叶种原料和保持活性的工艺,能够在漫长时空中保持生命力。红茶,也是,因为有了优质的原料基础,试制出了滇红这样的中国名茶。包括绿茶等,都呈现出与其他制茶地区完全不一样的品质特征。
因此依托云南大叶种原料基础的云南白茶,也是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渊源的。虽然云南白茶起步较晚,但追溯制茶技术的发展史,你会发现,最早的制茶技术出现在以茶为祭品的春秋时代,制茶只有一个步骤:生晒。类似现在一部分白茶的制法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,白茶是中国最早的茶类。
当世界开始承认茶树的发源地在以大叶种茶树为主体的云南时,以原始生晒为工艺的云南白茶瞬间成了六大茶类的始祖。从普洱到滇红,从滇绿到回归到云南白茶,可以说,云南大叶种,托起了整个云南茶产业。
优秀的大叶种基因,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特点,绝佳的自然环境,造就了云南大叶种白茶天赋异禀的特质,白茶工艺不炒不揉,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,是所有茶类中对内含物质破坏性最小的茶类,在简单的工序中恰到好处地实现内含物质的转变,生产出品质完美的云南白茶,是对大道至简的完美诠释。
极具潜力的增长极
云南普洱茶,之所以能成为云南茶的支柱产业,占据中国茶产业的半壁江山,这与其中内含物质丰富、经久耐泡的大叶种原料功不可没。
通过对不同产区优质白茶样的感官审评对比,追溯其原料品种的来源,我们发现,那些使用中大叶种的原料制成的白茶各项指标更出色,而这正是云南茶树品种资源的优势。
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,茶区辽阔,茶树代代繁殖发展,并在广泛地区传播、种植和驯化,云南大叶种本就是原产地的特色茶种。又因长期受各式各样的自然气候、生态条件的影响,加之人工不断选择、培育,形成了极其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,在全国认定的全国茶树良种95个中,云南省有勐海大叶、勐库大叶、凤庆大叶、云抗10号、云抗14号等5个品种。
其它如景谷大白、景迈大叶、邦东大叶、忙肺大叶、南糯山大叶、雪芽100、易武绿芽等传统地方大叶良种更是不计其数,这就为云南白茶优质原料的选择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。
我曾经采访勐海大叶茶厂的总经理黎琳,她谈道:“经过长期实践,我们认为云南大叶种白茶原料的内含物质是最大的优势,因为白茶是一种后醇化茶,内含物质的丰富性,决定了产品的醇厚度,这意味着云南白茶有良好的陈化空间。”
在一份对不同产区新制白茶和有年份的老白茶(月光白)做品鉴的对比报告中显示,在鲜爽度和香气浓郁度方面,其它产区白茶表现更出色,在甜度、醇厚度和耐泡度上,则云南白茶更有优势。此外陈年老白茶的转化方面,以大叶种为原料的云南白茶表现更为出彩,这也是云南大叶种白茶的一大优势。
云南普洱茶,正是有了大叶种基因的原料做后盾,才有了越陈越香的非凡气质,在中国茶舞台上崭露头角。和普洱茶一样,云南白茶,也因为大叶种的天然优势,属于当下最具收藏价值、投资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茶类之一。
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,白茶产量自从2019年的4.96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8.19万吨,净增长3.23万吨,在六大茶类中上升势头很猛。这其中,云南白茶的贡献尤其显著。可以预见,云南白茶,将成为另一个云茶产业中极具潜力的增长极,再次在全国茶产业中“出圈”。
云南白茶不仅在工艺上自然天成,保留了更多从云南山林中带来的生态“基因”;滋味上香甜适口,让人非常容易接受;丰富的内含物质使它健康功效更强,满足了当下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至美追求。
原文刊载《普洱》杂志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